当前位置:首页 > 沧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合作共建研究院科研成果由“智”变“金”

admin10个月前 (09-28)沧州产业信息39

  眼下,在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膜产业正快速发展。

  一种手感类似“老粗布”的聚苯硫醚纤维隔膜,每平方米售价400元,通过材料的表面改性,可以做到“透液不透气”,是目前应用蕞广泛的碱性电解槽隔膜;一款可以循环利用的中空纤维分离膜,能靶向拦截、过滤、留存需要的成分,可用于饮用水提纯、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领域……

  膜产业是沧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沧州市政府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成功引入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中空纤维纳滤膜等18个项目,注册公司10家,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7月23日,记者来到沧州高新区,探寻这个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密码。

  走进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二楼的恒温恒湿车间,几百支白色柱式高性能中空纤维分离膜组件格外显眼。这批产品即将发往沧州临港经济开发区,用于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高性能中空纤维分离膜,是我们的核心产品。”公司副总经理方朗介绍,该成果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王亮教授团队,项目落地后,高性能中空纤维分离膜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并非易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

  “天津工业大学拥有全国唯一的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分离膜领域有700多项专利,但真正落地转化并不容易。”王亮说,科技成果从概念到产业化,需要孵化、中试等过程,离不开资金、场地、专业管理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当时,沧州正计划培育一批可突破膜产业发展瓶颈、实现膜产业链高端化发展的企业,生产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国内急需的膜产品。可人才、技术、项目从哪儿来?

  他们找到了地缘相近,并且有大量膜技术成果的天津工业大学,为了达成合作,多次到该学校商谈。

  “沧州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院长魏俊富给记者一一细数:从天津坐高铁到沧州仅需22分钟,聚酰胺、聚丙烯等功能性膜上游原材料供给充足,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下游应用场景丰富。

  当年6月,双方决定共建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平台建起来了,头部步就是筛选好项目。得知研究院公开征集科研成果的消息,天津工业大学的老师们积极性很高,“大家花了这么多心血的科研成果,不能只是锁在柜子里!”

  先后两批,研究院共征集到四十多个项目。

  但魏俊富发现,很多项目虽好,却难以实现量产。如何精准地把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空间大的项目“捞”出来?

  为此,研究院构建了多维度成果评价体系。

  以膜技术为特色,研究院瞄准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目标,组建技术专家委员会,对科技项目技术先进性、成熟度等进行论证评估;组建经济性专家委员会,对科技项目经济可行性、市场化前景等进行综合评审。

  经过层层筛选,18个项目脱颖而出,入驻研究院,其中就有王亮团队的“智能化与模块化膜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以王亮团队的项目为基础,2022年9月,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和海派特智能化设备(河北)有限公司成立。

  沧州高新区管委会明确专人负责,为企业办理用水、用电、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立项审核等各种手续,厂房5年内免收租金,营业执照1天办好。

  更让方朗惊喜的是,研究院就建在企业所在的产业园,这让他们与天津工业大学联系更加紧密。

  “从建设生产线到中试,再到项目投产,我们仅用了一年时间。”方朗满意地说。

  智慧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MVR蒸发结晶设备……记者看到,在海派特厂房里,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净水膜法污废水处理与再生回用设备。

  “目前,我们已手握数十项核心专利,并参与零排放技术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成为具有市场领先优势的水及危固废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方朗告诉记者,今年,海派特河北公司产值预计达5000万元。

  海派特还有更大的目标。“我们正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研发更高强度、更高分离精度和更高分离效率的中空纤维分离膜产品,希望通过技术迭代,完全摆脱国外掣肘。”方朗说。

  在研究院展厅的一个台子上,摆放着一簇“银丝”,金属外壳,大概和面条差不多粗细,掰开一根,仔细看,中间是空心的。

  “这是高纯氢分离膜。”天津工业大学教授王志刚告诉记者,混合气体接触到膜壁后,通过化学反应,分离出高纯氢,可用于制作燃料氢,降低氢能源成本,还可将高纯氢提纯至超纯氢,应用到半导体芯片制作领域,解决电子级超纯氢纯化设备依赖进口问题。

  2022年,为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走向市场,王志刚带着团队入驻研究院,成立沧州市鑫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化项目,需要经过长时间验证。”王志刚说,相比课题资金,投资基金更青睐能直接用于生产、投入商业化运作的成熟技术,对高校的科研成果有耐心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对于大多数项目团队而言,由于不熟悉资本市场、缺乏工程化经验,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魏俊富说。

  以重大项目支持带动研发水平提升,省科技厅通过项目经费支持研究院近500万元;“扶上马”后再“送一程”,沧州市政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为研究院提供不少于3亿元经费支持。

  拿到120万元首批经费后,王志刚和团队头部时间购买中试设备。

  “高温节能管式炉、陶瓷纤维炉、中空纤维纺丝机……这些设备,每台都价值好几十万元。”走进中试车间,王志刚告诉记者,有了这些设备,就可以预测和解决量产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目前他们还在改良技术,提高大规模生产成功率。

  以高纯氢分离膜制备技术为核心,下一步是制造高纯氢提纯装备。

  然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材料、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仅靠他们一家企业,困难重重。

  “就拿密封环节来说,把膜丝和阀门管件焊接在一起,听起来很简单,但我们的膜只有10微米厚,一不小心就会焊穿。”王志刚说,这可把团队难住了。

  得知项目推进遇到难题,沧州市政府和高新区领导多方为他们联系合作伙伴。没过多久,省内外五六家从事专业焊接的企业找上门来。

  “目前,我们正和沧州本地一家企业合作进行焊接试验,成品率已达60%,接下来,我们还得继续改良技术,争取将成品率提高至80%以上。”王志刚说,预计今年年内,成套高纯氢提纯装备就能研制出来。

  充足的原料供给,有力的后勤保障,越来越多的项目团队在沧州放开手脚。

  谭小耀教授团队研制出头部代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可有效去除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后,还能成为工农业生产领域不可多得的原料;张拥军教授团队生产出多种蛋白分子印迹膜,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目前,一个产品已进行小批量生产。

  走进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的成品区,一轴轴“粗布”正被工人打包,准备运往温州市的电解制氢设备厂家。

  “这可不是普通的‘粗布’,它是低膜阻低渗氢聚苯硫醚纤维隔膜,可以有效阻隔碱性水电解槽内混合气体,保证气体纯度。”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振环介绍。

  “以前,国内企业都倾向使用进口的复合隔膜,该技术在欧美、日本应用普遍,具有气密性好、膜阻低的优点,而传统聚苯硫醚纤维隔膜由于膜阻高、气密性差,一直被行业诟病。”李振环说。

  2022年,李振环团队开发出更适合国内500标方乃至1000标方的大电解槽的高致密、亲水型聚苯硫醚纤维隔膜,能有效替代国外进口产品。

  但没想到,新产品上市后,推广并不顺利。很多人对国产膜不信任,觉得还是进口的靠谱。

  几经辗转,李振环在高新区管委会帮助下,找到本地一家电解氢企业,愿意尝试工苑生产的膜。1000标方的电解槽里,工苑的膜经多次测试,都成功制出高纯氢。

  项目顺利实施,工苑在业内“一战成名”。如今,亲水型聚苯硫醚纤维隔膜已占据国内碱性电解槽制氢90%以上的份额。

  “沧州有大型化工企业,还有千余家膜相关企业,引来了电解槽、隔膜、风电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李振环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今年公司产值至少能达2000万元,明年争取再翻一番!”

  为进一步优化膜产业发展生态,沧州市政府签约沧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分离膜产业基地配套蒸汽供应体系项目、沧州供水排水集团水处理中心项目,全面完善膜产业发展配套所需。

  “膜材料—膜设备—膜应用”,全产业链发展让沧州成为京津膜技术转移首选地。

  目前,沧州高新区正谋划“一中心两基地三平台”建设,以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为研发中心,建设以沧州明珠、东鸿制膜等企业为主的功能性膜产业基地,以反渗透膜、纳滤膜等为核心的分离膜产业基地,同时,建设中试放大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交易展示平台,实现制膜设备共享,提供膜材料权威认证,打造膜产品集散市场。

  “研究院将沧州的产业政策优势和天津工业大学的科研技术成果充分结合,计划三至五年内,将沧州的膜产业基地打造为京津冀创新高地和膜产业聚集地。”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科研和产业“两张皮”,是科技领域一大“顽疾”。

  症结在于产学研相互脱节:有的科研立项“孤芳自赏”,没有摸准市场的脉搏;有的企业点对点寻找创新资源,周期长、成本高。

  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走进研究院的各个实验室,看到的是忙碌的研发场景。

  在张拥军教授的实验室,玻璃器皿里漂浮着几张胀大的薄膜,研发人员拿着滴管不时往里面滴入液体,做着蛋白分离纯化实验;胡云霞教授的实验室里,一台纺丝机轰轰作响,绕丝轮不停转动,他们正制造新一批膜丝,用于污水处理实验……

  研究院建在产业园,打造设备齐全的科研空间的同时,又建设了“拎包入住”的孵化空间。

  原本苦于没有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在平台支持下融了资,解了燃眉之急;“沉睡”多年的成果,通过研究院牵线搭桥,找到“婆家”,走向生产线。

  “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孵化模式,打通了从原始创新到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让科研和产业“两张皮”合成相互依存、共生互补的“一张皮”。

  像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这样的平台,在河北并不鲜见。

  近年来,河北积极借力以京津为主的优质创新资源,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协作,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五年来,服务企业200多家,院企合作项目130余项,项目总额超3000万元;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在馆陶县建成国内首座年产万吨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一体化装配智能植物肉工厂,投产后,预计年产植物肉1万吨,利润5000万元……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近年来,河北还采取多种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促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比如,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团,成为高校与企业的桥梁纽带,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再比如,省科技厅还会同地方政府组织京津专家河北行活动,利用大学教授周末时间,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为棘手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一系列创新探索,推动着产学研合作不断走向深入,越来越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广阔的产业领域,助力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记者刘荣荣、王璐丹)

  品牌河北|“双碳”引领 逐“绿”前行

  盛夏时节,走进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400兆瓦集中式牧光互补光伏项目施工现场,巨大的风电风机在山岭间匀速旋转,成片的光伏板闪耀着银光。 不远处,项目配套的35千伏线千伏架空出线等正在紧张施工中。…

  全民健身日丨健身运动不可少 安全用药要记牢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60亿集成电路芯片项目在沧州高新区签约

60亿集成电路芯片项目在沧州高新区签约

  据沧州日报报道,2月3日上午,总投资额60亿元的沧州高新区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正式签约。滨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平,市委常委、副市长贾发林出席签约仪式。 集成电路芯片产业是我国大力倡导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基础性产业。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落户沧州,将吸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成电路设计和封装测试产业   据沧州日报报道,2月3日上午,总投...

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京津冀重点区域协同向纵深拓展界面新闻

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京津冀重点区域协同向纵深拓展界面新闻

  据河北日报客户端从省统计局获悉,去年,河北省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京津冀重点区域协同向纵深拓展,“三区一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冬奥筹办带来新机遇。张北地区以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加快发展,区域冰雪经济表现活跃。去年,张家口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09项,河北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过3000万。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营造林178.9万亩。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产学研融合新高地服务地方社会新智库“沧州市产业发展研究院”在我校落地签约

产学研融合新高地服务地方社会新智库“沧州市产业发展研究院”在我校落地签约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产学研融合新高地 服务地方社会新智库 “沧州市产业发展研究院”在我校落地签约   产学研融合新高地 服务地方社会新智库   “沧州市产业发展研究院”在我校落地签约   10月17日,经过紧张筹备,由沧州...

今年以来河北百余个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今年以来河北百余个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记者冯阳)临西县再添一个总投资百亿元的“新成员”。6月17日,临西县政府与建龙集团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规划建设建龙哈轴高端精密轴承河北制造基地项目。   好项目的落地,来自临西县的“主动出击”。临西县委书记孟宪鹏说:“轴承产业是临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吃钢’大户,我们想为轴承产业匹配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同时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实现特色产...

伊利集团总投资152亿元乳业产业链项目落户河北沧州

伊利集团总投资152亿元乳业产业链项目落户河北沧州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与伊利集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央广网发 张军摄)   央广网石家庄5月14日消息(记者崇锦芳 通讯员李玥)5月13日,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与伊利集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伊利集团将在沧州投资152亿元,建设日处理生鲜乳4000吨、年产150万吨、全球规模蕞大、技术蕞先进、乳制品质量蕞安全的乳制品加工基地。  ...

前5月招商引资签约额超200亿元

前5月招商引资签约额超200亿元

  一重龙申(齐齐哈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首支叶片下线仪式在齐齐哈尔风电叶片制造园区举行。   □文/摄 路久宽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平   近日,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北苑经济开发区的腾翔现代铸锻造产业园内,头部炉铁水浇铸成功,这标志着该产业园正式投产。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持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围绕上下游加大招商力度。刚...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京津签约项目达120个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京津签约项目达120个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京津签约项目达120个 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2015年1月,北京市经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厅签订京冀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决定在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

去年沧州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206亿元

去年沧州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206亿元

  2021年, 沧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批关乎全市发展的大事要事,推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了一批产业发展新动能、新引擎,打造了一批顺应百姓期盼的亮点工作,各项工作又有新突破。   过去一年,沧州市加速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启动实施了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25个重点项目;完成堤顶路全域硬化、河道清淤疏浚与岸坡护理;捷地御碑苑、谢家坝水工智慧博物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