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新区概况
渤海新区由核心区和规划协调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 3321平方公里,人口74.6万,海岸线公里。核心区包括黄骅港开发区、临港化工园区、临港开发区和南大港管理区,面积830.3平方公里;规划协调区包括黄骅市和海兴县,面积2490.7平方公里。
渤海新区被赋予省级开发区职能,负责对所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资源配置。凡是临港区域涉及渤海新区整体长远发展的岸线和土地利用、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和结构调整等重要事项,都纳入渤海新区指导和协调。
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渤海新区,意味着在河北未来的发展布局中,将有更多的领导力量和政策向沿海倾斜,更多的要素资源向沿海聚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沧州沿海。
我市将渤海新区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冀中南、晋中南、鲁北、豫北,面向朔黄铁路沿线及陕西、内蒙等部分地区的蕞便捷出海口;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以港口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区域性航运中心;河北及“两环”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
根据这一定位,结合自身的优势,我市确立了渤海新区的近期及远景发展目标:2006年—2010年为重点突破阶段,主要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形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雏形,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00亿元。2011年—2020年为全面扩张阶段,打造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成为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的经济增长区,河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2021年—2030年为集约完善阶段,建成中国北方著名的国际性综合大港和能源、原材料集散中心,绿色国际化工城,京津冀都市圈临海区域经济次中心和渤海现代化新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
渤海新区的定位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也都是围绕着黄骅港展开的。黄骅港就是渤海新区发展的龙头。建设综合性港口,使港口功能尽快完善起来,是渤海新区的首要任务。
黄骅港目前已成为列秦皇岛港之后的我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为了把港口功能完善起来, 2005年11月启动了综合港区起步工程,着手进行疏港路、防波堤、航道、港池、泊位的设计和建设。
根据《黄骅港总体规划》,黄骅港由综合港区、煤炭港区和河口港区组成,将建设2万吨以上泊位121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40多个,20万吨级多用途深水泊位4—6个,变成一个兼备水运、铁路、公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集港口装卸及仓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通信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由多个港口企业、多种临港产业有机结合的综合体,并将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今年黄骅港综合港区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将有两个7万吨级杂货码头开工,一个5万吨级液体化学品码头建成投入运营。
综合港区建成后,将对腹地经济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黄骅港腹地辽阔,从港口向西、向南,整个冀中南地区,都在其辐射范围之内,而通过神黄铁路,黄骅港的辐射范围甚至能够达到陕西、内蒙古。更重要的是,冀中南地区是我省传统的山前工业带,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有相当水平,这使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互动极具前景。
渤海新区被批准成立后,我市又确定了“大港口、大交通、大产业、大项目“的工作思路,提出在渤海新区着力构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及港口物流等四大产业群。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