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沧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白叶一号”扎根四川多地

admin8个月前 (09-28)沧州产业信息27

  “白叶一号”已在青川扎根。高志农 摄

  5月,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里,大片茶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景象。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捐赠的白茶苗“白叶一号”落户青川。5年时间里,在浙江和青川的共同努力下,“白叶一号”在青川扎稳了根,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致富茶”。

  截至目前,青川县共建成“白叶一号”标准化种植基地7075.5亩。今年,青川已产出“白叶一号”鲜叶2.73万斤,干叶产值将达2000余万元。

  不仅在青川,“白叶一号”的美名在四川广传,并带动它生根多地。它就是浙江和四川共同种下的一粒“种子”,正孕育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果实”。

  “卖了200多元。”5月9日,在青坪村村委会旁的茶叶收购点,60多岁的村民齐树明接过当天采摘鲜叶的收入。

  “种植‘白叶一号’收益好,回村种茶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就回来了10多个壮劳力。他们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家庭。”青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明介绍,“青坪村1041人,以前都在5100亩地形陡峭、肥力低的耕地里讨生活。那时的青坪村,被村民们自嘲为‘清贫村’,一些村民只能外出务工。”

  改变,发生在2018年秋天,“白叶一号”在青坪村落户。去年,青坪村1226亩“白叶一号”首次采摘,在“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村集体分红得现金”的分配机制下,还没完全达产的“白叶一号”为村里贡献了茶园流转费36.78万元、务工收入120万元。

  “今年,全村已产出‘白叶一号’鲜茶1.8万余斤。目前,鲜叶销售300余万元,预计干茶产值1000万元以上。”

  2021年,青坪村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等多项荣誉,“清贫村”从脱贫村变成了富裕村。

  “‘白叶一号’就是我的另外一个娃。”看着茁壮成长的茶苗,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满心欢喜。

  浙江和青川两地气候、地理环境差异大,“白叶一号”刚到青川时,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白化后不转绿、茶树烂根、茶树植株生长势头不好。再加上种植管护时,不少人沿用种青川绿茶的老办法,“白叶一号”的“水土不服”迟迟无法治愈。

  怎样把“白叶一号”种活、种好、种出成效,成为当时蕞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帮扶青川县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研究员白堃元教授给大家吃了“定心丸”:“青川山高雾多、气温较低、降水量少,加上水土富硒、富锌的优势,只要注意茶园选址,提高种茶、采茶和加工技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捐赠“白叶一号”茶苗的安吉县农技专家们也赶赴青川,实地察看,把脉问诊。安吉县白茶专家钱义荣表示:“白茶异地新种难免遇到问题,所以我们来了。我们捐赠茶苗的目的,就是要用敢想敢拼的创业精神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那段时间,钱义荣频繁来到青川做调查,指导村民种植管护茶苗。因为懂得多、教得也多,他还被青川人尊称为“钱博士”。

  马浩强也天天泡进茶山书海。白天,跟着县里的老茶叶专家周远成翻茶山,哪里茶树长得不好,哪里有死苗,就挨个挖土、刨根,了解症结所在;晚上,翻开书籍、查阅资料,恶补茶叶知识,整理调查笔记,常常工作到凌晨才结束。

  在浙江和青川的共同努力下,青川摸索出“白叶一号”栽培管护七项关键技术措施:重改土、促开沟、强采摘、精修剪、勤施肥、控杂草、防病虫。有了科学的方法,“白叶一号”在青川扎下根。

  “青川的‘白叶一号’市场认可度也高,干叶价格每斤达2000—6000元。”马浩强介绍,经连续3年检测,青川白茶的游离态氨基酸高达7.5%,是普通绿茶的2倍至3倍,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不仅在青川深深扎根带富一方百姓,这些年来,“白叶一号”也在四川其他地区落地生根。

  在达州市大竹县,返乡创业青年廖红军从浙江安吉引入“白叶一号”。依托白茶,大竹县打造了公共区域品牌“大竹白茶”,并于202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同时,大竹县积极引导茶旅文融合发展,白茶核心产区云峰茶谷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供种苗、供技术、供物资、供服务”“保底价收购”机制,带动全县3000户群众种植白茶。

  在广安市邻水县丰禾镇关口村的白茶基地里,也有“白叶一号”的身影:1200亩茶园,让这里成为广安市蕞大的白茶基地。“今年基地预计产茶超2万斤。”邻水白茶基地现场负责人刘勇介绍,采茶时节,每天有600多名村民上山采茶,通过务工挣钱。

  今年下半年,邻水白茶基地计划在关口村再种植约3000亩白茶苗,并依托白茶基地,联动发展一二三产业,建茶叶加工设备生产厂房,发展茶文旅产业,带动茶区茶农增收。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中,浙江省安吉县与阿坝州金川县结成“对子”。2022年,15万株“白叶一号”茶苗来到川西高原,开始在金川县勒乌镇安顺村、安宁镇安宁村小规模试种。

  浙江省驻川工作组负责人表示,浙川将围绕茶叶召开东西部协作产业发展会议,建立健全茶产业协作机制,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两地茶产业技术互学、市场互通、人员互动、品牌共建、资源共享。(记者 张敏袁城霖 邓涵予 杜杰)

  5月,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里,大片茶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景象。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捐赠的白茶苗“白叶一号”落户青川。

  “白叶一号”已在青川扎根。高志农 摄

  5月,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里,大片茶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景象。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捐赠的白茶苗“白叶一号”落户青川。5年时间里,在浙江和青川的共同努力下,“白叶一号”在青川扎稳了根,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致富茶”。

  截至目前,青川县共建成“白叶一号”标准化种植基地7075.5亩。今年,青川已产出“白叶一号”鲜叶2.73万斤,干叶产值将达2000余万元。

  不仅在青川,“白叶一号”的美名在四川广传,并带动它生根多地。它就是浙江和四川共同种下的一粒“种子”,正孕育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果实”。

  “卖了200多元。”5月9日,在青坪村村委会旁的茶叶收购点,60多岁的村民齐树明接过当天采摘鲜叶的收入。

  “种植‘白叶一号’收益好,回村种茶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就回来了10多个壮劳力。他们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家庭。”青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明介绍,“青坪村1041人,以前都在5100亩地形陡峭、肥力低的耕地里讨生活。那时的青坪村,被村民们自嘲为‘清贫村’,一些村民只能外出务工。”

  改变,发生在2018年秋天,“白叶一号”在青坪村落户。去年,青坪村1226亩“白叶一号”首次采摘,在“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村集体分红得现金”的分配机制下,还没完全达产的“白叶一号”为村里贡献了茶园流转费36.78万元、务工收入120万元。

  “今年,全村已产出‘白叶一号’鲜茶1.8万余斤。目前,鲜叶销售300余万元,预计干茶产值1000万元以上。”

  2021年,青坪村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等多项荣誉,“清贫村”从脱贫村变成了富裕村。

  “‘白叶一号’就是我的另外一个娃。”看着茁壮成长的茶苗,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满心欢喜。

  浙江和青川两地气候、地理环境差异大,“白叶一号”刚到青川时,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白化后不转绿、茶树烂根、茶树植株生长势头不好。再加上种植管护时,不少人沿用种青川绿茶的老办法,“白叶一号”的“水土不服”迟迟无法治愈。

  怎样把“白叶一号”种活、种好、种出成效,成为当时蕞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帮扶青川县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研究员白堃元教授给大家吃了“定心丸”:“青川山高雾多、气温较低、降水量少,加上水土富硒、富锌的优势,只要注意茶园选址,提高种茶、采茶和加工技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捐赠“白叶一号”茶苗的安吉县农技专家们也赶赴青川,实地察看,把脉问诊。安吉县白茶专家钱义荣表示:“白茶异地新种难免遇到问题,所以我们来了。我们捐赠茶苗的目的,就是要用敢想敢拼的创业精神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那段时间,钱义荣频繁来到青川做调查,指导村民种植管护茶苗。因为懂得多、教得也多,他还被青川人尊称为“钱博士”。

  马浩强也天天泡进茶山书海。白天,跟着县里的老茶叶专家周远成翻茶山,哪里茶树长得不好,哪里有死苗,就挨个挖土、刨根,了解症结所在;晚上,翻开书籍、查阅资料,恶补茶叶知识,整理调查笔记,常常工作到凌晨才结束。

  在浙江和青川的共同努力下,青川摸索出“白叶一号”栽培管护七项关键技术措施:重改土、促开沟、强采摘、精修剪、勤施肥、控杂草、防病虫。有了科学的方法,“白叶一号”在青川扎下根。

  “青川的‘白叶一号’市场认可度也高,干叶价格每斤达2000—6000元。”马浩强介绍,经连续3年检测,青川白茶的游离态氨基酸高达7.5%,是普通绿茶的2倍至3倍,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不仅在青川深深扎根带富一方百姓,这些年来,“白叶一号”也在四川其他地区落地生根。

  在达州市大竹县,返乡创业青年廖红军从浙江安吉引入“白叶一号”。依托白茶,大竹县打造了公共区域品牌“大竹白茶”,并于202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同时,大竹县积极引导茶旅文融合发展,白茶核心产区云峰茶谷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供种苗、供技术、供物资、供服务”“保底价收购”机制,带动全县3000户群众种植白茶。

  在广安市邻水县丰禾镇关口村的白茶基地里,也有“白叶一号”的身影:1200亩茶园,让这里成为广安市蕞大的白茶基地。“今年基地预计产茶超2万斤。”邻水白茶基地现场负责人刘勇介绍,采茶时节,每天有600多名村民上山采茶,通过务工挣钱。

  今年下半年,邻水白茶基地计划在关口村再种植约3000亩白茶苗,并依托白茶基地,联动发展一二三产业,建茶叶加工设备生产厂房,发展茶文旅产业,带动茶区茶农增收。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中,浙江省安吉县与阿坝州金川县结成“对子”。2022年,15万株“白叶一号”茶苗来到川西高原,开始在金川县勒乌镇安顺村、安宁镇安宁村小规模试种。

  浙江省驻川工作组负责人表示,浙川将围绕茶叶召开东西部协作产业发展会议,建立健全茶产业协作机制,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两地茶产业技术互学、市场互通、人员互动、品牌共建、资源共享。(记者 张敏袁城霖 邓涵予 杜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庐江县2022年度集体经济“十强村(社区)”发展实践

庐江县2022年度集体经济“十强村(社区)”发展实践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线年度集体经济“十强村(社区)”发展实践   2023年02月17日13:4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庐江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战略之举,大力实施“头雁引领”“产业发展”“金融活水”三大工程,探索出“服务创收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入股分红型”“土地整合型”“产业发展型”...

本地专业环球飞车出租沧州市

本地专业环球飞车出租沧州市

  2018/01/03 12:23:44   信息编码:2344716585.shtml   我们公司多年与广告传媒公司合作,他们在广告客户和我们之间起到桥梁沟通作用。广告公司为商业客户提供各类广告宣传的服务。为商业做好有新颖、有创意、有独特的广告设计,这里以萌宠动物为活动主题,动物展览和表演都深入到商业活动中,能起到暖场互动的作用,吸引人气更是明...

沧州*********出租

沧州*********出租

  黄瓜宜选用耐低温弱光、高抗霜霉病、抗枯萎病等多种病害的高产优质品种。如津优32号、中农21号、津绿21-8、津旺6号、博耐、兴科8号等。苦瓜选用苗期耐低温弱光、结果期耐高温高湿、高抗炭疽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等多种病害的中早熟和早熟高产优质品种。要求果色油绿、果肉较厚、瓜条顺直、瓜长25-30厘米、适于夏秋季装箱贮运。   播种期的推算方法:1.越冬茬黄瓜从播种至结瓜初...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富镇镇杨王村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富镇镇杨王村

  杨王:位于富镇政府驻地东偏南2.5公里处,据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人口为:1032人、1058人、1070人、1098人,耕地分布:村北壤土1500亩,粘土500亩,村西、村南沙土地1000亩,退耕还林150亩。村庄占地由1983年的300亩增加到2010年的315亩。1983年至2010年全村长期外出7户34人。   经济: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兼种棉花...

泊头市富镇国土空间规划

泊头市富镇国土空间规划

  为全面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遵循“城乡统筹、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城镇、尊重城市历史文脉、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以环境优美,生态平衡,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小镇为目标,编制富镇国土空间规划,现汇报如下:   富镇位于泊头市西偏南41.7公里,位于泊头市“西大门”,原名“富庄驿”,是献县、泊头市、武强、...

深市上市公司公告(6月6日)

深市上市公司公告(6月6日)

  永安药业:全资子公司取得国产保健食品注册证书   永安药业002365)6月5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永安康健尚美萃 阿胶当归枸杞胶囊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国产保健食品注册证书。   联得装备: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减持股份   联得装备300545)6月5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聂键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

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_大众网

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_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李富涛 德州报道   近年来,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作为德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全省四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改善少数民族村落基础设施。争取少数民族资金50万元,...

邳州乡村:产业兴农民富

邳州乡村:产业兴农民富

  原标题:邳州乡村:产业兴,农民富   煎饼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不仅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邳州人的记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碾庄镇庙前村的集体增收项目,引领这个小村庄“摊”出一条致富路。   日前,记者来到庙前村新建设的煎饼坊,仿古厂房引人注目,6台煎饼鏊子对立排开,镇村干部正在察看设备安装情况。   经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庙...